在一个难得轻松的夜晚,我和太太一起卧在沙发上观看了电影《白日烟火》。
不同于典型的悬疑片,《白日烟火》讲述的是在90年代里一个五线的小城市中发生的一起离奇的碎尸案。刚刚与妻子离婚的警察张自力来负责这桩命案。可一开始,就由于他办案不当,使自己的丢了警察的工作。情场与官场皆失意的张自力在酗酒中颓废了几天后,下决心通过暗暗的继续调查这桩命案来重新恢复警察的职位。在调查了几天后,他发现这桩命案与一家小洗衣店的女工吴志贞有关。然而在接近吴志贞的过程中,张自力渐渐的对吴志贞产生了无法言喻的好感。
随着案件的进展,张自力惊讶的发现近几年中一直在背后杀人作案的竟然是吴志贞死去的丈夫梁志军。梁志军为何要杀人碎尸呢?原因是总有男人在猥亵自己的妻子。于是梁便用制造出自己已经死亡的假象来为妻子除掉这些无耻的男人。最终,在梁被警察发现并当街追击的时候,被一枪击毙,丧命在了街头。
虽然罪犯死了,但是梁志军的真实身份只有妻子吴志贞和被开除的警察张自力知道。而明显张自力已经在悄悄查案之中爱上了眼前这位刚刚失去丈夫的吴志贞。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个下过雪的午后,吴志贞突然被警察带走了。有人举报了她,而举报她的正是刚刚爱上她的张自力。在爱情和事业之间,张自力在苦苦的挣扎之后显然选择了后者。
案件因吴志贞的被抓顺利告破了,在庆功宴上张自力期盼着领导能在他的功劳下使他官复原职。但直到从饭店出来,领导都没有丝毫这方面的意思。这使张自力再一次经历了失去爱情与事业的双重痛苦。几天后一个下午,在警察带着吴志贞去到犯罪现场指证的时候,张自力悄悄的爬上附近的楼顶,在灰蒙蒙的天空之下为吴志贞燃放了一次白日下的烟火。故事也在烟火的消逝中悄然的结束了。
在看完电影之后,我和妻子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原因是因为这部电影几乎全程在灰与白的色彩中叙事与演绎。在电影结束后的黑色银幕前,妻子问我说:“《白日烟火》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思想了片刻后,回答所:“是一种苍白的无力感”。
烟火,如此美丽的存在,本应在挂满星星的夜晚绽放。由此也就实现了烟火自身的意义,并成为了众人所注目的焦点。但在电影中,美丽的烟火却在更加炫目刺眼的太阳光下绽放的时候,只给人一种命运之荒诞,生命之虚无的悲哀之情。从张自力来看,他的婚姻与事业双双失败。以致他为了抓住这次破案立功的机会不惜牺牲了自己已心生爱意的吴志贞。而在又一次希望的破灭之中,张自力情愿在烈日之下为自己和心爱的吴志贞燃放出朵朵烟花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生命的虚无与荒诞之感。
回头看看吴志贞,她因容貌俊美而引来许多男人的倾慕与骚扰。甚至丈夫在为她杀掉猥亵她的男人之后,成为了长期处在隐姓埋名的“活死人”的状态中生活。而在丈夫被警察击毙后,她企图讨好张自力,以求得到他的保护。不想她却意外地被在事业和爱情中挣扎的张自力出卖。这位如此美貌的吴志贞就如同一朵烟花般灿烂,却找不到一片属于她绽放的夜空。
我端着茶,继续和妻子深思着这部电影的内涵。妻子发现在两位主演中所表达出的无奈、荒诞、虚无和挣扎的情感中,透露出的是罪在人身上所彰显出的辖制与操控的能力。在这部影片里,色欲、报复、仇杀、贪婪向我们表现的淋漓尽致。到最后,在影片中因罪之欲望而挣扎的结果,就是在绝望和无奈中,掐灭了自己生命中最后的一抹希望。剧中的每个人是有着多么美好的前景,却在生命的尽头只剩下了一声叹息。每个人都宛如在白日里点燃的一根烟火,在空中短暂的绽放后,只留下一声刺耳的声响,和弥漫在空气中的烟尘。
我在脑海中浮现出的是红楼梦里的这首诗:“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的一片大地真干净!”,以及传道者所重复传讲的:“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这两句名言是对电影中人物的总结,也是对所有人类生命的概括。人一生下来带着各样的期待和欲望在努力奔跑,在燃烧尽青春后剩下了什么呢?剩下的不过是如使徒雅各所说的那如“云雾”般的人生。我们不禁会问,为何满怀期望的人生总是充满无奈?为何每个人到头来得到的答案都是“人生无意义”的虚无感呢?我想《白日烟火》对人物的精心刻画,正是告诉了我们答案,那便是在被罪所辖制的人生中,其本质不过是如烟花般短暂的绽放后,剩下的就只有寂静的虚无。使徒保罗也如此向我们证明说:“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由此我们看明了,人生的意义正如电影中向我们呈现的那样:人活着若是不认识上帝,不相信基督的救赎之恩,那么生命本身所有的便只剩下张自力式的荒诞、吴志贞式的虚无与丈夫梁志军式的活在死亡的笼罩之中。
何等的感恩!我想这部电影若是能帮助观众来思考生命的意义,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若是它的影响能促使观众在对生命必然的虚空和死亡的惧怕中生出渴望寻求一位救主的意愿,那这部电影就完成了它90%的使命。但若是能您在读完这篇影评后,愿意来认识和信靠这位替罪人经历了死里复活,并将罪人从虚无中带进真理,从死亡中带进永生的主耶稣,我想,这部《白日烟火》在您的生命中就已经实现了它100%的价值。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